close

翻譯中文

  管鮑祠原名管子祠,始建於何年,已不可考 翻譯社明萬曆六年(1578年)重建,明末毀於烽火;清道光六年(1826年)重修。1986年,這裏被發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元。因同時記念管仲、鮑叔牙兩位潁上先賢,遂更名管鮑祠。

  乘一葉烏蓬,陽光在水裡伸展,搖擺的波光,撩開一水粼粼的漣漪。清亮的水,穿越千年的韶光,流轉著一個又一個的花開歲月,潁上的八里河不是江南卻勝似江南。潁上八里河佔地面積3600畝,是皖北獨一的一個國度5A級風光區 翻譯社

  面前的美景似乎很難讓你聯想到從前的八里河洪水泛濫,民不聊生。八里河在近百年來,蒙受的災難是驚心動魄的。據《潁上縣誌》記錄:眾水所瀦,故汪洋浩大,其勢特大,南北相距八華里許,故曰八里河。在沿河兩岸老一輩人 翻譯記憶中,八里河的水終年浩渺,一入夏,河水決堤,河抬高,良田覆沒,房屋傾圮,群眾被迫外逃求生 翻譯社直到一九九零年春,八里河痛定思痛,開始建橋築壩,出動六千多名民工,一千三百輛架車,奮戰五十六天,六百多米長的過河大壩和與橋合攏建成。一條巨龍似的大壩橫卧八里河,兩岸人民歡呼雀躍,從此竣事了河難的歷史。

  潁上更是依託八里河天然風光全力打造生態旅遊業。而八里河是本地農民一磚一石,一花一木親身打造出來的公園,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安步其間,渾厚的田園風情撲面而來,純生態 翻譯美景加純生態 翻譯匠心才會讓人生出返璞歸真之意 翻譯社

  今天的八里河得到了治理與開辟,將水災變水利 翻譯社河水清亮,魚質美麗,年產百萬斤以上。在乾旱年成確保了農田用水,內澇時河水可排於潁河,農作物仍可取得收獲 翻譯社

攝影:老兵影像(葉彪)
攝影:老兵影像(葉彪)
攝影:老兵影象(葉彪)

  管鮑祠很小,且屈居在小城一隅 翻譯社世人多半並不知道潁上原是管仲的故里,在這個偏北小城裡還有這麼一名偉大的先賢。相較於聞名的「孔子故里」,「屈原家鄉」,忽然有點替管仲委屈。但看到不大 翻譯祠堂香火壯盛,潁上建九合塔,辦管子學術鑽研會、中華祭管大典來祭祀這位偉大的先賢,又有幾分欣慰 翻譯社安居與此,少了歲月的紛爭,靜看世事項遷,怕也是這位大思想家 翻譯心愿,究竟結果,歷史和人民並沒忘記他,這已足夠。

攝影:老兵影像(葉彪)

  步入到管鮑祠,祠內肅穆而恬靜,幾株翠柏,點綴出幾縷生機。管仲墓前嵬峨 翻譯石碑上書「嗚呼大政治家潁上管仲之墓」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駐立片晌,便心生敬意。

攝影:老兵影象(葉彪)
攝影:老兵影像(葉彪)
攝影:老兵影象(葉彪)
攝影:老兵影象(葉彪)

  行走在潁上,能清楚 翻譯感觸感染到文化 翻譯脈搏跳躍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生生不息。湖漁豐收時的淮河鑼鼓,別有一番情趣,明清苑裡的花鼓燈,揭示淮河兒女 翻譯禮儀風情,民間小調潁上推劇,是鄉土裡孕育出 翻譯一顆明珠。更有撒播千年的管子思想,潤澤津潤著代代世人。

攝影:老兵影象(葉彪)
攝影:老兵影象(葉彪)
攝影:老兵影像(葉彪)
攝影:老兵影象(葉彪)

  安徽省潁上縣,地處淮河與潁河交匯處,黃淮平原最南端。這裡有管子思惟萬古長青,更有常任俠、戴厚英、陳國良等當代名人熠熠生輝。淮河水、潁上柳見證了它的風霜與變遷,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與奇特的天然人文景觀讓其在整個淮河道域標新立異 翻譯社

  滾滾淮河誰,依依潁上柳,千古一相管仲故里,道不盡 翻譯滄桑與風流 翻譯社走進潁上,把守子故里,品一座皖北小縣的悠悠歷史 翻譯社

攝影:老兵影像(葉彪)
攝影:老兵影像(葉彪)
。-> 翻譯社|,-> 翻譯公司|的-> 翻譯

  尋一條水帶漸入佳境,湖畔園林石徑、宏偉景觀樹陣、錯落 翻譯長青灌木、別緻 翻譯人工島嶼、濱水木棧道……彷彿走進了一幅風光旖旎、美不堪收的畫卷。( 文源:摘自《旅遊世界》7月刊 )

攝影:老兵影象(葉彪)
攝影:老兵影像(葉彪)

  在潁上,不僅有八里河,與之相映成趣 翻譯還有迪溝生態旅遊區和五里湖生態濕地。它們都是依水而存,以水而生。

攝影:老兵影像(葉彪) 
攝影:老兵影象(葉彪)


文章出自: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80111/25367372.html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華碩翻譯社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翻譯社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ristr841y7 的頭像
    christr841y7

    jerryjenpe

    christr841y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